香港买房面积价格科普,让购房不再迷茫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在香港买房,很多人会被 “30 平能做两房”“500 万只能买个单间” 这样的说法搞得一头雾水。其实只要搞懂面积计算规则和价格分布逻辑,就能拨开迷雾 —— 香港的房子面积有独特的 “实用面积” 标准,价格则像一张 “区域热力图”,从核心区向外围逐步降低。掌握这些基础常识,购房时就能避免 “看面积惊喜,看实际空间失望” 的情况,也能更精准地匹配预算与需求。
香港的面积计算,核心是 “实用面积” 这个概念,这是和内地最大的区别。内地房子标注的 “建筑面积” 包含电梯间、走廊等公摊区域,而香港的 “实用面积” 只算实际能使用的私人空间 —— 客厅、卧室、厨房、卫生间都算,阳台如果是封闭的也计入,但大堂、楼梯间、电梯间等公共区域完全不算。这就意味着,香港 30 平的房子,实际居住空间相当于内地 40-45 平(按内地公摊 20% 计算);50 平则接近内地 65-70 平。
看房时一定要问清楚 “实用率”(实用面积 ÷ 建筑面积),新楼盘通常在 70%-85% 之间,老楼盘可能低至 60%。比如两个标注 50 平的房子,一个实用率 80%(建筑面积 62.5 平),一个 70%(建筑面积 71.4 平),前者的实际空间利用效率更高。老楼尤其要注意,部分 80 年代的房子墙体厚、走廊宽,标注 50 平的实用面积,实际能使用的空间可能只有 45 平,最好现场丈量卧室能否放下 1.5 米床、客厅能否摆下三人沙发。
香港的房价分布,像一圈圈涟漪,从中心向外围逐步递减,每一圈的面积与价格组合都对应着不同的居住需求。
最核心的 “第一圈” 是港岛中环、铜锣湾和九龙尖沙咀,这里是金融与商业的心脏,单价 30 万 - 50 万港币 / 平。30 平左右多为开放式单间(类似内地 40 平),总价 900 万 - 1500 万港币,比如铜锣湾某大厦 32 平单位,客厅兼卧室,带嵌入式衣柜和迷你厨房,总价 1200 万港币,优势是步行 5 分钟到地铁,20 分钟到中环写字楼,适合在核心区工作的单身白领。50 平能做成一房一厅(类似内地 65 平),总价 1500 万 - 2500 万港币,这类房子租金回报率约 3.5%,月租 4 万 - 5 万港币,投资属性大于自住。
“第二圈” 包括港岛南区、九龙塘、启德,单价 20 万 - 35 万港币 / 平,是 “平衡地段与空间” 的选择。40 平能做紧凑一房(类似内地 55 平),总价 800 万 - 1400 万港币,比如九龙塘 45 平单位,带小阳台,步行 10 分钟到东铁线,总价 1100 万港币,周边有多个名校校网,适合为孩子教育 “占坑” 的家庭。60 平可做两房两厅(类似内地 80 平),总价 1200 万 - 2100 万港币,这类房子在启德新区较多,新盘设计更合理,客厅带阳台,卧室能放下衣柜,兼顾通勤(到中环 30 分钟)和居住舒适度。
“第三圈” 是沙田、荃湾等新界近市区,单价 12 万 - 20 万港币 / 平,主打 “空间性价比”。50 平能做两房(类似内地 65 平),总价 600 万 - 1000 万港币,比如沙田 52 平单位,主卧 12 平、次卧 8 平,客厅带 1.2 米宽阳台,总价 780 万港币,地铁到九龙塘 15 分钟,周边有商场和菜市场,适合小家庭自住。80 平可做三房(类似内地 100 平),总价 960 万 - 1600 万港币,这个面积在新界不算稀缺,能满足三代同堂的基本需求,租金约 2.5 万 - 3.5 万港币 / 月,回报率 3%-3.5%。
“第四圈” 是元朗、屯门等新界外围,单价 8 万 - 15 万港币 / 平,是 “低总价上车区”。60 平能做两房(类似内地 80 平),总价 480 万 - 900 万港币,比如元朗 65 平单位,带小花园,总价 780 万港币,步行 10 分钟到港铁站,到中环 50 分钟,适合预算有限、在新界或深圳工作的家庭。100 平可做四房(类似内地 130 平),总价 800 万 - 1500 万港币,空间宽敞但通勤时间长,适合不介意通勤、重视家庭居住体验的人群。
想要了解香港买房、保险、读书和香港户口,可以添加我的微v信: ZTS650 专业/分析内地人怎么在香港买房?以及每一个楼盘有哪些优点缺点、房产政策、银行贷款政策、入户,入学、都给您讲解的实实在在。博主专注香港房产10年,向每一位客户传达真实有效的信息,如果需要了解更多的话请添加我的薇v信: ZTS650和我沟通,解决您一站式问题疑惑。
除了面积和单价,还有几个影响实际成本的因素需要注意。朝向方面,香港位于北半球,朝南的房子采光最好,比朝北的贵 5%-8%;朝西夏天会有 “西晒” 问题,价格可能低 3%-5%。景观也很关键,能看到海景、山景的房子比普通街景贵 10%-20%,比如同个小区的 50 平单位,海景房比街景房贵 100 万 - 150 万港币。
楼龄对价格和居住成本影响很大。2000 年后的房子户型更合理(比如干湿分离、嵌入式收纳),管线老化问题少,同等面积下价格比 80 年代老房贵 15%-20%,但长期维修成本更低。老房虽然单价低,但可能需要额外投入装修费(每平 1 万 - 2 万港币),水管、电路更换成本也较高,这些隐性支出要提前算入预算。
很多人关心 “买多大面积最划算”,其实没有标准答案,关键看居住周期和需求。如果是短期过渡(3-5 年),30-50 平的小户型流动性最好,核心区的小房子容易出租和转手;如果是长期自住(10 年以上),60-80 平的中户型更合适,既能满足家庭成长需求,又不会因面积过大导致持有成本过高(物业费、差饷随面积增加而上涨)。
总之,香港买房的核心是 “用实用面积换算居住体验,用区域位置匹配通勤需求”。提前搞懂 30 平、50 平、80 平实际对应的空间大小,了解不同区域的价格梯度,再结合自身的工作地点、家庭结构、预算周期,就能让购房决策更清晰 —— 毕竟买房的最终目的,是找到 “面积够用、价格能承受、住得舒服” 的房子,而不是被数字和区域光环迷惑。
想要了解香港买房、保险、读书和香港户口,可以添加我的微v信: ZTS650 专业/分析内地人怎么在香港买房?以及每一个楼盘有哪些优点缺点、房产政策、银行贷款政策、入户,入学、都给您讲解的实实在在。博主专注香港房产10年,向每一位客户传达真实有效的信息,如果需要了解更多的话请添加我的薇v信: ZTS650和我沟通,解决您一站式问题疑惑。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