库存回购救市?香港楼市冷暖自知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2025年3月,香港新界某新盘推出“首付一成上车”计划,开盘当日售出九成单位;而港岛老牌豪宅区“君临天下”一套2000万港元的房产,挂牌半年仍无人问津。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景象,折射出香港楼市在库存回购政策下的复杂博弈。
一、政策组合拳下的市场躁动
港交所2024年6月实施的库存股新规,允许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后以库存形式持有而非强制注销。这一变化直接刺激港股回购潮,年内腾讯、汇丰等巨头累计回购超千亿港元。开发商借机通过“价换量”策略加速去化,2025年全港新盘供应量达3.26万套,库存总量突破10万套,创7年新高。
政策红利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,让市场出现短暂回暖。400万港元以下“上车盘”印花税降至100港元,新界西某地铁盘租金回报率达5%,吸引大量刚需和投资者。2025年第一季度,全港楼宇买卖合约同比上升35.1%,其中400万港元以下物业成交占比达15%,创9年新高。
二、狂欢背后的结构性分化
市场热度掩盖不了深层矛盾:
1. 区域撕裂:新界新盘价格同比下跌12%,九龙启德跑道区某项目直降40%,而港岛400万港元以下物业稀缺,成交价逆市上涨8%。
2. 新旧博弈:开发商为去库存大打“价格战”,新盘价格普遍低于周边二手房15%-20%,导致二手业主被迫“割肉”,2025年二手成交占比仅38%。
3. 资金分化:内地买家借道“高才通”涌入,2024年占一手市场57%,但2025年因政策边际效应减弱,购房比例回落至20%。
三、库存回购的双刃剑效应
库存回购短期内缓解了开发商资金压力,但也带来隐患:
价格泡沫风险:2024年库存股新规实施后,港股公司回购规模激增,但部分企业通过“假回购”粉饰财报,实际资金并未真正注入楼市。
市场信心透支:开发商“以价换量”策略导致购房者形成“买涨不买跌”心理,2025年3月新盘成交量环比骤降66%,市场陷入“降价-观望”恶性循环。
结构性错配:北部都会区规划落地需10年,短期内新增供应集中在偏远区域,与核心区住房需求形成错位。
想要了解香港房产、保险、读书和香港户口,可以添加我的微信:zts650专业/分析内地人怎么在香港买房?以及每一个楼盘有哪些优点缺点、香港房产政策、银行贷款政策、入户,入学、都给您讲解的实实在在。博主专注香港房产10年,向每一位客户传达真实有效的信息,如果需要了解更多的话请添加我的微信:zts650和我沟通,解决您一站式问题疑惑。
四、未来何去何从?
机构对后市看法分歧明显:
乐观派:里昂预测2025年下半年楼价企稳,租金回报率(3.5%)接近按揭利率(3.625%)将吸引长线资金。
谨慎派:高盛下调楼价预测,指出库存仍需18个月消化,经济复苏乏力或导致价格再跌10%。
对购房者而言,理性选择至关重要:
1. 短期投机需谨慎:400万港元以下物业流动性虽强,但需警惕政策退潮后的回调风险。
2. 长期价值看规划:北部都会区、东涌等新区虽配套不足,但政策倾斜下具有成长性。
3. 资产配置多元化:美元降息周期下可考虑“以房养贷”,但需预留6个月供款储备应对利率波动。
总的来说香港楼市的“库存保卫战”仍在继续,政策刺激与市场规律的博弈从未停歇。对于这座城市而言,如何在去库存与防泡沫间找到平衡,将决定其能否在全球资本流动中保持竞争力。而对于购房者来说,与其追逐政策红利,不如回归“地段、配套、流动性”的核心逻辑,在分化的市场中锚定真正的价值。
想要了解香港房产、保险、读书和香港户口,可以添加我的微信:zts650专业/分析内地人怎么在香港买房?以及每一个楼盘有哪些优点缺点、香港房产政策、银行贷款政策、入户,入学、都给您讲解的实实在在。博主专注香港房产10年,向每一位客户传达真实有效的信息,如果需要了解更多的话请添加我的微信:zts650和我沟通,解决您一站式问题疑惑。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