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 香港内地买家多吗?对房价有啥影响

搜狐焦点梅州站 2025-10-31 11:18:49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从群体构成看,当前内地买家主要分为三类:一是通过“高才通”“优才计划”到港的新市民,2025年前三季度这类人群购房占内地买家总量的38%,偏好600-1200万港元的地铁沿线新房,如观塘凯汇、黄竹坑站周边项目…

当 2025 年三季度香港私宅成交数据中,内地买家(含新香港人)占比攀升至 24%,较 2024 年 “撤辣” 前的 10% 实现翻倍增长,这个群体已从 “楼市补充力量” 跃升为影响区域房价的关键变量。更值得关注的是其需求的结构性特征:启德、北部都会区等新兴板块的内地买家占比超 50%,300-800 万港元刚需盘贡献 65% 的成交,而 3000 万港元以上豪宅中,内地资本配置型买家占比达 45%。这种 “刚需 + 高端” 双轮驱动的需求格局,不仅直接拉动特定区域房价上涨,更重塑了香港楼市的供需平衡,形成 “核心区稳价、新兴区提价、刚需盘热销” 的差异化影响图景。

内地买家的规模回升并非偶然,而是政策松绑与需求适配共同作用的结果,其群体结构已从 “单一投资” 转向 “多元需求”。2024 年底全面撤销非本地买家额外印花税、买家印花税后,内地买家的购房成本大幅降低 —— 一套 1000 万港元的物业,交易税费从 “撤辣” 前的 150 万港元降至 42.5 万港元,降幅超 70%,直接激活了积压的购房需求。从群体构成看,当前内地买家主要分为三类:一是通过 “高才通”“优才计划” 到港的新市民,2025 年前三季度这类人群购房占内地买家总量的 38%,偏好 600-1200 万港元的地铁沿线新房,如观塘凯汇、黄竹坑站周边项目,这类需求属于刚性自住,支撑起区域成交量的稳定增长;二是跨境通勤家庭,占比 32%,集中在元朗、屯门等口岸板块,80-100 平方米三居室是首选,总价多控制在 800-1500 万港元,他们看重 “半小时深港通勤” 与香港的教育资源,推动这类板块房价年均涨幅达 6%,高于全港平均水平;三是资本配置型买家,占比 30%,聚焦中环、浅水湾等核心区豪宅,3000 万港元以上标的成交中,这类买家贡献超半数,他们将香港豪宅视为 “避险资产”,2025 年上半年 5000 万港元以上豪宅成交同比增长 31%,其中 62% 来自内地高净值人群。

内地买家对房价的影响,首先体现在新兴板块的 “价值抬升” 上,启德、北部都会区等规划红利区域成为最大受益者。启德作为维港沿线最后一块大规模开发区域,凭借 CBD2.0 规划与体育园配套,2025 年内地买家占比达 53%,推动区域私宅均价同比上涨 12%,远超全港 4% 的平均涨幅。具体到项目,启德天泷推出的 800 套单位中,35% 被内地人才家庭购入,560 平方尺两居室成交价从年初的 620 万港元升至 682 万港元,半年涨幅 10%;北部都会区的洪水桥板块,因港深西部铁路(15 分钟通前海)规划,内地跨境买家占比从 2024 年的 28% 升至 2025 年的 51%,映御项目首推即吸引 1.2 万组认购,其中 35% 来自深圳科创企业高管,带动板块均价突破 18 万港元 / 平方米,较 2024 年上涨 15%。这类区域的房价上涨,本质是内地买家 “提前布局规划红利” 的结果 —— 他们对深港融合的政策预期更敏感,愿意为 “未来通勤便利 + 资产增值” 支付溢价,而这种需求恰好填补了本地买家对新兴区域的观望情绪,形成房价上涨的 “助推力”。

在核心区豪宅市场,内地买家的作用更多是 “提升流动性与稳定价格”,而非单纯推高房价。中环、浅水湾等传统豪宅区,2025 年内地买家占比达 45%,但房价涨幅控制在 5%-8%,远低于新兴区域。关键原因在于这类区域的豪宅供应稀缺(年均新增不足 200 套),内地买家的入场主要解决了 “成交周期长” 的问题 ——2024 年以前,核心区亿元级豪宅平均成交周期达 6 个月,2025 年因内地资本流入,成交周期缩短至 3 个月,部分稀缺海景单位甚至出现 “多组竞价”,如浅水湾道某独栋洋房以 9.5 万港元 / 呎成交,较挂牌价溢价 8%,买家为内地跨境企业家。这种流动性提升带来的直接效果是 “抗跌性增强”:2025 年全球经济波动期间,香港核心区豪宅价格仅微跌 1.2%,而同期伦敦肯辛顿、纽约曼哈顿豪宅跌幅超 5%,内地买家的 “资产配置需求” 成为核心区房价的 “稳定器”。此外,这类买家更看重豪宅的 “社交圈层 + 全球资产属性”,对价格敏感度较低,只要标的具备稀缺景观或地段优势,即便单价突破 60 万港元 / 平方米,仍能吸引买单,进一步强化了核心区豪宅的 “硬通货” 属性。

刚需盘市场则呈现 “内地买家与本地买家共生” 的格局,300-800 万港元标的成为双方共同争夺的焦点,直接推动这类物业价格稳步上涨。全港范围内,300-800 万港元的私宅成交中,内地买家占比达 38%,其中元朗、沙田等区域占比超 45%。元朗朗屏 8 号的 120 套单位中,30% 被内地跨境家庭购入,400 平方尺一居室总价从 380 万港元升至 410 万港元,年涨幅 8%;沙田第一城作为传统刚需盘,2025 年内地人才买家占比达 32%,500 平方尺两居室月租从 2.5 万港元升至 2.7 万港元,租金回报率稳定在 3.4%,带动房价同比上涨 6%。这类物业的房价上涨,源于 “供需失衡”—— 香港每年新增刚需约 2.5 万套,而供应仅 1.8 万套,内地买家的加入进一步加剧了竞争,尤其在 “地铁 + 学区” 双配套的刚需盘上,内地家庭为子女教育愿意支付 10%-15% 的溢价,如九龙城 34 校网周边的刚需盘,内地买家占比达 40%,房价较非学区盘高 20%。

但需客观看待内地买家的影响,其并非所有区域房价的 “主导者”,非核心远郊板块受其影响有限。新界西北部分缺乏配套的区域,2025 年内地买家占比不足 10%,房价涨幅仅 2%-3%,甚至部分楼盘因供应过剩出现 “以价换量”。此外,政府通过增加供应对冲需求压力 ——2025 年私人住宅供应达 2.1 万套,创 5 年新高,其中 70% 集中在新兴区域,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内地买家带来的房价上涨压力。利率波动也会影响内地买家的入场节奏:2025 年香港按揭利率降至 2.6% 时,内地买家成交占比环比提升 3 个百分点;若未来利率回升至 4% 以上,预计这类群体的购房需求将减少 15%-20%,对房价的拉动作用也会相应减弱。

对香港楼市而言,内地买家已成为 “不可或缺的平衡力量”—— 他们既为新兴区域注入增长动能,也为核心区提供流动性支撑,同时推动刚需盘市场的良性循环。对购房者而言,需根据自身需求判断:自住刚需可关注内地买家聚集的新兴地铁盘,这类物业因需求稳定,抗跌性更强;投资客可聚焦核心区豪宅或 300-800 万港元刚需盘,前者受益于跨境资本配置需求,后者依托刚性需求支撑;而规避缺乏配套的远郊盘,这类物业难以吸引内地买家,房价增长乏力。

想要了解香港买房投资、保 险、读 书 和 香 港 户 口,可以 添 加 我 的 微 信 : ZTS650 专 业 /分析内地人怎么在香港买房?以及每一个香港楼盘有哪些优点缺点、香港房产投资政策、银行贷款政策、入户,入学、都给您讲解的实实在在。博主专注香港房产10年,向每一位客户传达真实有效的信息,如 果 需 要 了 解 更 多 的 话 请 添 加 + 我 的 微 信: ZTS650 和 我 沟 通, 解 决 您一站式问题疑惑。

2025 年的香港楼市,内地买家的角色已从 “外部变量” 转为 “内在组成”。他们的需求结构、区域偏好与资金流向,深刻影响着房价的分化走势 —— 核心区稳、新兴区涨、刚需盘热,这种格局在未来 3-5 年仍将持续。读懂内地买家的需求逻辑,不仅是理解香港房价的关键,更是把握楼市结构性机会的核心前提。
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