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香港买房,香港房子是不是真的没有公摊?

搜狐焦点梅州站 2025-09-26 14:56:58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对刚需购房者而言,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,可优先选择阳台、工作平台等半赠送空间较多的户型,这类香港房子的实际使用面积能比计价面积多出5%-10%;对改善型购房者来说,需注意区分“实用面积”与“居住面积”——居住面…

“听说香港房子没有公摊,买多少面积就能用多少?”“同样花500万,香港的房子是不是比内地实际住得更大?”随着香港楼市“辣招”撤销后香港房价的企稳回升,越来越多内地购房者将目光投向香港房产市场,而“公摊”问题作为两地购房规则的核心差异点,成了咨询量最高的高频问题之一。不少人被“香港无公摊”的说法吸引,觉得购置香港房子能“买得更实在”;但也有购房者心存疑虑,担心所谓“无公摊”只是换了种计算方式,实际还是藏着“水分”。事实上,香港房子确实早已取消了内地意义上的“公摊面积”,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空间都算入计价面积,其背后的“实用面积”规则有明确标准。

首先必须明确:香港房子自2013年起就已全面取消公摊面积,现行计价标准为“实用面积”。很多人不知道,公摊面积制度其实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香港,当时为解决“房荒”问题,开发商首创了将电梯、走廊等公共区域成本分摊给业主的模式,以此降低购房门槛。但随着市场发展,“多摊”“偷摊”等问题愈发突出,部分香港房子的得房率甚至跌破50%,引发购房者普遍不满[__LINK_ICON]。为规范市场,香港特区政府在2013年实施《一手住宅物业销售条例》,硬性规定所有新盘必须以实用面积计价,彻底废除了公摊制度;如今二手房交易也全面沿用这一标准,从根源上杜绝了公摊带来的信息不对称。这意味着现在买香港房子,计价基础不再包含电梯井、大堂、走廊等公共区域的面积,与内地“建筑面积含公摊”的规则形成本质区别。

想要了解香港买房、保险、读书和香港户口,可 以 添 加 我 的 薇 信 ZTS650 专业/分析内地人怎么在香港买房?以及每一个楼盘有哪些优点缺点、香港房产政策、香港银行贷款政策、香港身份、入学、都给您讲解的实实在在。博主专注香港房产10年,向每一位客户传达真实有效的信息,如果需要了解更多 的 话 请 添 加 我 的 薇 信:ZTS650 和我沟通,解决您一站式问题疑惑。

“无公摊”不等于“所有空间都计价”,香港的“实用面积”有严格的法定计算范围,并非字面意义上的“全可用空间”。根据香港的标准定义,实用面积仅包含单位内实际可使用的居住空间,比如客厅、卧室、厨房、卫生间等封闭区域,且需扣除墙身厚度和管道井等不可使用的部分。更关键的是,阳台、露台等半开放空间并非全额计入实用面积——法律明确规定阳台最多只算50%面积,部分楼盘的露台甚至不计入计价面积,这相当于给购房者提供了“赠送面积”。而飘窗等突出墙体的结构,若高度不足1米或进深超过0.75米,也不计入实用面积,有些开发商会设计可拆除的“假飘窗”,进一步增加实际使用空间。这种计算方式让香港房子的“实用率”(实用面积与建筑面积的比例)普遍达到95%以上,远超内地多数城市20%-30%公摊下的得房率。

对比内地的建筑面积计价,香港的“无公摊”模式让香港房子的性价比更易感知,也让香港房价的“水分”更少。内地购房者习惯了“建筑面积100平米,实际使用70平米”的情况,而在香港,若一套房子标注实用面积700平方呎(约65平米),实际可使用的封闭空间就接近这个数值,不会像内地那样被公摊“稀释”使用面积。以总价1000万港元的香港房子为例,按实用面积计算,购房者能获得约75平米的实际使用空间,比内地同等价格房产多出15-20平米的有效面积,真正实现“所见即所得”。这种透明性也让香港房价的对比更直接——虽然香港房价按“平方呎”计算时数字看似很高(比如核心区每呎2万港元),但换算成每平米价格后,结合高实用率,反而能更清晰地判断其价值。

需要警惕的是,部分不良中介可能利用“面积单位差异”制造误导,让购房者对香港房子的实际大小产生误判。香港沿用英制单位,1平方呎约等于0.0929平方米,简单来说11平方呎才相当于1平方米。很多内地购房者听到“1000呎豪宅”,会下意识以为接近100平米,实际实用面积仅约93平米;而市面上所谓的“200呎纳米楼”,实用面积可能仅13平米,比普通停车位还要小。更有甚者,少数开发商会把本应半算或不算面积的露台全算进宣传中的“建筑面积”,营造空间很大的假象。因此,购房时必须要求中介提供政府认可的《售楼说明书》,重点核对其中的实用面积数据,而非仅凭宣传中的建筑面积判断。

在实际选房过程中,利用“实用面积”规则挑选香港房子,能更好地实现“钱花在刀刃上”。对刚需购房者而言,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,可优先选择阳台、工作平台等半赠送空间较多的户型,这类香港房子的实际使用面积能比计价面积多出5%-10%;对改善型购房者来说,需注意区分“实用面积”与“居住面积”——居住面积仅计算能摆放家具的区域,通常比实用面积再少10%-15%,提前了解这一差异能避免收房后产生心理落差。此外,2013年后竣工的香港房子均严格执行实用面积标准,而部分老房可能仍存在历史遗留的面积计算问题,优先选择新房或次新房能进一步降低风险。

从长期来看,“无公摊”的计价模式不仅提升了香港房产市场的透明度,也让香港房子的资产价值更稳定。由于实用面积的计算标准清晰统一,香港房子的成交价能更准确地反映其实际使用价值,减少了因公摊争议导致的交易纠纷。对投资者而言,高实用率意味着香港房子的租金回报率更有保障——同样月租1.5万港元,实用面积60平米的香港房子,每平米租金收益远高于内地公摊后实际面积相同的房产。这种“计价透明、使用高效”的特点,正是香港房价长期保持韧性的重要原因之一,也让香港房子成为跨境资产配置的热门选择。

想要了解香港买房、保险、读书和香港户口,可 以 添 加 我 的 薇 信 ZTS650 专业/分析内地人怎么在香港买房?以及每一个楼盘有哪些优点缺点、香港房产政策、香港银行贷款政策、香港身份、入学、都给您讲解的实实在在。博主专注香港房产10年,向每一位客户传达真实有效的信息,如果需要了解更多 的 话 请 添 加 我 的 薇 信:ZTS650 和我沟通,解决您一站式问题疑惑。
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