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楼价真的贵吗?用数据告诉你真实购买力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在大众印象里,香港楼价一直处于高位,“寸土寸金” 的标签深入人心。但楼价是否真的贵,不能仅凭感觉判断,需结合收入等多维度数据,从不同角度深入剖析,才能知晓香港民众及各类购房者的真实购买力状况。
一、楼价与收入对比:普通家庭的购房压力
香港政府 2023 年第四季度数据显示,个人就业收入中位数为 2 万港币。若以这一收入水平为基准,来衡量购房能力,会发现挑战巨大。根据 Demographia 公布的 2024 年第三季数据,香港楼价与人均收入比率高达 16.7 倍,意味着一个普通家庭不吃不喝 16.7 年,才能攒够房款买房。
从区域家庭收入看,2023 年,香港岛中西区家庭收入中位数最高,达 4.26 万港币;而九龙半岛观塘区最低,为 2.4 万港币 。对照不同区域房价,差距十分明显。2025 年 8 月,香港全城二手房均价 36286 元 / 平,中西区为 32021 元 / 平,湾仔区 29898 元 / 平,南区则高达 41580 元 / 平 。以一套 50 平米房产计算,在南区总价约 207.9 万港币,按观塘区家庭收入中位数算,需攒钱超 72 年;即使在房价相对低的湾仔区,总价约 149.5 万港币,也需观塘区家庭花费 52 年以上收入购买,普通家庭购房压力不言而喻。
二、不同收入群体的购买力分化
高收入群体:香港税务局数据显示,年薪超 500 万港币的人士约有 1.2 万。对于这类高收入群体,香港楼价并非难以企及。港岛中西区的一线海景豪宅,单价 70 - 120 万港元 / 平方米,顶层复式甚至超 150 万港元 / 平方米 。如 Mount Nicholson 顶层复式,2024 年成交单价 142 万港元 / 平方米 。这些顶级豪宅虽价格高昂,但对高收入群体而言,凭借丰厚资产与收入,购置此类房产在经济承受范围内,甚至可作为资产配置、彰显身份地位的选择。
中高收入群体:像金融及保险行业,男女合计月入中位数 3.5 万港币 。这一群体收入相对可观,购房能力较强。以九龙非核心区域(如九龙城、观塘)为例,平均房价 18 - 25 万港元 / 平方米 。若购置一套 60 平米房产,总价约 1080 - 1500 万港币。中高收入群体通过多年储蓄、合理贷款,有希望实现购房目标,且因区域交通、生活配套成熟,能满足居住及日常需求。
低收入群体:收入低于中位数水平的群体,购房之路艰难。以元朗、屯门等新界区域为例,虽房价相对亲民,平均 10 - 18 万港元 / 平方米 ,但对于月收入低于 2 万港币的家庭,购买一套 50 平米房产,总价 500 - 900 万港币,需不吃不喝攒钱 20 - 45 年,且购房后,可能因背负房贷,生活质量受影响,难以承受。
想要了解香港买房、保险、读书和香港户口,可以 添 加 我 的 微 信 : LPBZ7789 专业/分析内地人怎么在香港买房,以及每一个楼盘有哪些优点缺点、香港房产政策、银行贷款政策、入户,入学、都给您讲解的实实在在。博主专注香港房产10年,向每一位客户传达真实有效的信息,如果需要了解更多的话请添 加 +我 的 微 信:LPBZ7789 和我沟通,解决您一站式问题疑惑。
三、房价收入比的国际比较
与全球其他城市相比,香港房价收入比也处于高位。纽约房价收入比约 9 倍,伦敦约 11 倍,新加坡约 12 倍,东京约 8 倍 ,而香港长期在 23 - 25 倍 。这表明,在全球范围,香港普通家庭购房需付出更多时间与收入积累,凸显香港楼价对本地居民购买力的挑战,从国际视角印证香港楼价相对高昂,普通民众购房压力巨大。
四、影响购买力的其他因素
政策因素:香港楼市政策对购买力影响显著。2024 年全面撤销 “辣招”,非香港永久居民购房成本降低 30% 。政策调整前,非永居购买一套 1000 万港币房产,需缴纳 300 万左右税款,调整后大幅减少,降低购房门槛,提升非永居群体购买力,吸引内地等外地购房者,增加市场需求。
租金回报率:香港住宅平均租金回报率在 2.5% - 3.5%,核心区域商业地产达 4% - 5% 。如 2024 年深圳购房者在香港北角购置小户型,年租金回报率近 4% 。可观租金回报率对投资者有吸引力,部分投资者会因租金收益补充购房资金,提升长期购买力,影响市场购房需求与房价走势。
想要了解香港买房、保险、读书和香港户口,可以 添 加 我 的 微 信 : LPBZ7789 专业/分析内地人怎么在香港买房,以及每一个楼盘有哪些优点缺点、香港房产政策、银行贷款政策、入户,入学、都给您讲解的实实在在。博主专注香港房产10年,向每一位客户传达真实有效的信息,如果需要了解更多的话请添 加 +我 的 微 信:LPBZ7789 和我沟通,解决您一站式问题疑惑。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