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地产界的四大豪门:财富传奇与商业版图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在香港这片弹丸之地,却孕育出了影响深远的商业传奇,其中地产界的 “四大家族” 尤为引人注目。他们凭借敏锐的商业洞察力、果敢的决策以及时代赋予的机遇,在香港房地产市场乃至全球商业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。这四大家族分别是李嘉诚家族、李兆基家族、郭得胜家族以及郑裕彤家族 。
李嘉诚家族:从塑胶花到商业帝国的跨越
李嘉诚的故事堪称一部白手起家的传奇。他祖籍广东潮州,12 岁时因日军轰炸潮州,举家投靠香港的舅父庄静庵 。初来乍到的李嘉诚,生活并不轻松,但他凭借着坚毅的性格和对商机的敏锐捕捉,开启了自己的创业征程 。1950 年,年仅 22 岁的李嘉诚,以 5 万元的启动资金创办了长江塑胶厂 。在创业初期,工厂面临诸多困难,但李嘉诚并未退缩。1957 年,他捕捉到塑胶花在市场上的巨大潜力,果断决定仿效意大利公司推出塑胶花产品 。这一决策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激起千层浪,长江塑胶厂的塑胶花迅速风靡市场,李嘉诚也因此一举成为 “香港塑胶花大王”,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。
然而,李嘉诚的目光并未仅仅停留在塑胶花产业。1958 年,他凭借在塑胶花生意中积攒的财富,毅然进军地产业 。当时的香港,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,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上升期 。李嘉诚展现出了非凡的胆识和远见,在地价暴跌时,他大胆出手,大批购入土地 。这种在市场低谷时敢于逆向投资的策略,为他日后在地产界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。到了 90 年代末,内地改革开放的浪潮正盛,李嘉诚又敏锐地察觉到内地房地产市场的巨大潜力,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举圈地,成为香港在内地的最大投资者之一 。
如今,李嘉诚家族旗下产业已构建起庞大的商业帝国。旗下主要上市公司包括长江实业集团、和记黄埔集团、香港电灯集团、长江基建集团等 。其业务范围广泛,涵盖物业发展及投资、房地产代理及管理、港口及相关服务、电讯、酒店、零售及制造、能源、基建、财务及投资、电子商贸、建材、媒体及生命科技等多个领域 。长子李泽钜长期在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辅佐父亲,次子李泽楷创办的香港电讯盈科,是香港最大的电信、电视、互联网和有线电视服务提供商 。李嘉诚在商界驰骋 70 余年,曾蝉联 15 届华人首富,缔造了房地产行业的不朽神话 。
李兆基家族:从金银铺走出的地产巨擘
李兆基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商业天赋,6 岁就跟随父亲在自家金银铺学习,12 岁时便能独当一面成为掌柜 。1948 年,20 岁的李兆基怀揣着 1000 块钱来到香港,从此踏上了他的商业冒险之旅 。在香港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城市,房地产成为众多人实现财富梦想的赛道,李兆基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商机 。
1958 年,李兆基与冯景禧、郭得胜等 8 人合股组成永业公司,正式涉足地产生意 。当时的房地产市场,整栋楼买卖的模式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。李兆基大胆创新,率先推出 “整层出售,十年分期付款” 的策略,这一举措犹如一场及时雨,极大地降低了购房者的门槛,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 。1963 年,李兆基与郭得胜、冯景禧三人将永业重组,成立了 “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” 。在新鸿基的发展历程中,李兆基发挥了重要作用 。1972 年,新鸿基地产在香港上市,之后李兆基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— 恒基兆业有限公司 。1981 年,顺应香港股市的热潮,恒基兆业成功上市,李兆基一举集资 10 亿港币,并在全面收购永泰建业后将其改名为 “恒基兆业发展有限公司”,至此,李兆基凭借在地产领域的出色运作,成功跻身香港十大富豪榜 。
李兆基家族的产业版图以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为核心,该公司是香港最大的地产开发公司之一,旗下地产项目涵盖商务楼、住宅楼及酒店集团 。除地产业外,李兆基家族还涉足能源产业,李兆基担任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的主席,该公司是香港家用和供暖天然气的唯一供应商 。在 2020 年 2 月 2 日福布斯发布的《2020 年中国香港富豪榜》中,李兆基凭借 304 亿美元的身家超越李嘉诚,成为香港新首富,因其在投资领域的精准眼光和多次成功穿越资本市场牛熊的经历,还被称为 “香港巴菲特” 。2019 年,李兆基表示因年事已高有意退休,计划由 2 个儿子李家杰及李家诚接管其庞大的商业王国,其中李家杰负责内地业务,接管中华煤气及恒地;李家诚负责香港业务,接管恒发及美丽华酒店 。
想要了解香港买房、保险、读书和香港户口,可以添加我的微v信: ypsgf9999 专业/分析内地人怎么在香港买房?以及每一个楼盘有哪些优点缺点、房产政策、银行贷款政策、入户,入学、都给您讲解的实实在在。博主专注香港房产10年,向每一位客户传达真实有效的信息,如果需要了解更多的话请添加薇v信:ypsgf9999 我沟通,解决您一站式问题疑惑。
郭得胜家族:从洋货批发到地产龙头的崛起
郭得胜的创业之路始于上世纪 20 年代,他从小跟随父亲做生意,后来来到香港开设了一家名为 “鸿兴合记” 的小杂货店 。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,1952 年,他将商行改称为 “鸿昌进出口有限公司”,专门从事洋货批发业务 。由于其经营的商品种类丰富,价格合理,在街坊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,郭得胜也因此被称为 “洋杂大王” 。
但郭得胜并不满足于现状,他敏锐地察觉到房地产行业蕴含的巨大潜力 。1958 年,郭得胜联合冯景禧、李兆基组建了 “永业企业有限公司”,开始尝试房地产业务 。1963 年,公司更名为 “新鸿基”,据说是取冯景禧新禧公司的 “新” 字、郭得胜鸿昌合记的 “鸿” 字和李兆基名字的 “基” 字组合而成 。在新鸿基的发展过程中,郭得胜发挥了关键的领导作用 。1972 年,他将公司改名注册为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,并将股票公开发售,注册资本也由 500 万增加到 3 亿港元 。此后,新鸿基地产一路高歌猛进,逐渐发展成为香港最大的地产发展商之一,也是香港土地储备最多的公司之一 。
1990 年 10 月,郭得胜因心脏衰竭在香港逝世,享年 79 岁 。此时的新鸿基已成为市值达 254 亿港元的大型地产集团,相比创办上市时,产业规模增长了 63.5 倍 。郭得胜去世后,新鸿基地产由郭家第二代接管,长子郭炳湘出任集团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,老二郭炳江和老三郭炳联出任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 。在他们的带领下,公司继续蓬勃发展,1992 年底,新鸿基地产市值超越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地产,成为香港市值最大的地产公司,堪称 “地产巨无霸” 。然而,家族内部后来因家产分配问题产生纷争,这场纷争持续了 20 年 。最终,母亲邝肖卿出面协调,按照标准分配了 3000 亿家产,老大郭炳湘和老二郭炳江每人分得 700 亿,老三郭炳联分得 400 亿,这场纷争才得以平息 。但家族成员也为此付出了代价,老大郭炳湘被逐出新鸿基集团,于 2018 年中风去世;老二郭炳江因 “世纪联腐” 入狱,2025 年 1 月才结束 5 年牢狱生涯 。目前,郭炳江之子郭基辉成为新鸿基地产的第三代掌门人,这位 80 后掌门人摒弃了爷爷时代过于保守的思想,将投资目光投向海外,花费 5000 万英镑买下了英国地皮,为新鸿基地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。
郑裕彤家族:从珠宝跨界地产的商业传奇
郑裕彤出生在一个商贾家庭,父亲是绸缎商人 。在郑裕彤出生前,父亲郑敬治和好友周至元约定,如果两人的妻子生下一男一女,无论将来家境如何都让他们结为夫妻 。后来,郑家生下郑裕彤,周家生下千金周翠英 。由于战乱,郑裕彤家里的绸缎生意难以为继,18 岁的郑裕彤前往澳门投靠准岳父周至元 。在岳父的周大福珠宝金行工作期间,郑裕彤勤奋好学,逐渐掌握了珠宝行业的经营之道 。后来,他顺利接手周大福,并将其发展壮大,成为珠宝界的领军企业 。
但郑裕彤的商业野心不止于此,他将目光投向了房地产领域 。凭借在珠宝行业积累的雄厚资金和商业资源,郑裕彤开始涉足房地产开发 。他所创立的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,逐渐发展成为香港四大地产发展商之一 。郑裕彤家族产业涵盖广泛,除了珠宝业的周大福、地产业的新世界发展,还涉足酒店、百货、物流、电信、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 。福布斯公布的 2017 亚洲富豪家族排行榜中,郑氏家族排名第八位,家族资产为 255 亿美元 。郑裕彤生前曾任香港事务顾问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、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 。2016 年,郑裕彤去世,家族企业由长子郑家纯和次子郑家成等家族成员接管,如今,他的儿子、孙子、侄子、堂兄等数十位郑氏家族成员已先后入驻郑氏企业,不断巩固家族帝国 。
香港地产 “四大家族”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,凭借各自独特的经营策略和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,在香港房地产市场乃至全球商业领域书写了辉煌篇章 。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家族财富传承的传奇,更是香港经济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 。然而,随着时代的变迁,房地产市场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,这些家族企业也在不断调整战略,寻求新的发展方向,他们的未来走向,依然备受世人关注 。
想要了解香港买房、保险、读书和香港户口,可以添加我的微v信: ypsgf9999 专业/分析内地人怎么在香港买房?以及每一个楼盘有哪些优点缺点、房产政策、银行贷款政策、入户,入学、都给您讲解的实实在在。博主专注香港房产10年,向每一位客户传达真实有效的信息,如果需要了解更多的话请添加薇v信:ypsgf9999 我沟通,解决您一站式问题疑惑。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